蒙古沙雀鸟叫声音好听吗?蒙古沙雀的鸟声怎么样
蒙古沙雀的声音十分好听的。蒙古沙雀是燕雀科和沙雀属的鸟类,叫声非常清脆,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所以很多人喜欢蒙古沙雀的鸟叫声的。
关于蒙古沙雀的鸟叫声,鸟基吧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蒙古沙雀》即可在线试听。
蒙古沙雀英文名:Mongolian Finch
纲目科属:雀形目 / Passeriformes燕雀科 / Fringillidae沙雀属 / Bucanetes Mongolica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纯沙褐色沙雀。
嘴厚重而呈暗角质色,翼羽的粉红色羽缘通常可见。
繁殖期雄鸟粉红色较深,大覆羽多绯红,腰、胸及眼周沾粉红。
与其他沙雀的区别在羽色单一且嘴色较浅。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脚-粉褐。
叫声:甚少声。
鸣声为缓慢的do-mi-sol-mi,多带重复的短句和唧唧声。
叫声为轻柔的djudjuvu或啾啾声,群鸟进食时发出。
分布范围:土耳其东部至中亚、克什米尔、中国北部及西部、蒙古中央戈壁。
分布状况:分布广泛且为地区性常见,于新疆西部及北部的大部地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可至海拔4200米。
习性:喜山区干燥多石荒漠及半干旱灌丛。
甚不惧人。
通常成群活动。
注:有些学者曾将此种归为沙雀R.. githaginea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原产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国、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游荡:巴林。
蒙古沙雀雄鸟上体沙褐色或皮黄褐色,头顶、背、肩具暗色纵纹,其中头顶纵纹较窄,有一窄的粉红色眉纹,亦沾玫瑰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尾黑褐色或黑色,羽缘灰白色。
翅上小覆羽和和中覆羽同背,大覆羽黑色,基部白色,羽缘淡玫瑰红色,初级覆羽淡褐色,羽缘灰褐色微沾粉红色,小翼羽黑褐色,羽缘沾红色。
飞羽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羽缘为白色外,其余飞羽外翈羽缘为玫瑰红色或朱红色,尖端灰白色,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和大覆羽基部白色在翅上形成两道白色翅斑。
颏、喉、胸和上腹灰粉红色,两胁淡黄褐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
冬羽上体概为沙褐色,上下体粉红色较淡,颊亦无红色沾染。
雌鸟和雌鸟冬羽相似。
额至头顶、后颈、眼先、耳羽和头侧沙棕色具棕褐色羽干纹,其余上体沙褐色。
背、肩具不甚显著的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淡沙褐色沾玫瑰红色,翅上无玫瑰红色,仅大覆羽羽缘棕红色。
下体颏至上腹和两胁淡棕色微沾褐色并缀有玫瑰红色,其余同雄鸟。
虹膜暗褐色或茶褐色,嘴黄褐色或肉黄色,脚黄褐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20-23克,♀15-21克;体长♂111-138毫米,♀108-145毫米;嘴峰♂9-11毫米,♀9-10毫米;翅♂84-92毫米,♀85-91毫米;尾♂53-56毫米,♀51-60毫米;跗蹠♂17-18毫米,♀16-18毫米。
留鸟,秋冬季游荡。
成群活动,通常成几只或十几只的小群,有时也见有数十只的大群。
性较温顺,不甚怕人,有时人可以靠的很近。
彼此保持的很紧,成紧密的一团飞翔。
主要在地上生活。
即使附近有树和灌木,也不在树上或灌木上栖息,有时虽然降落到灌木上,但很快就下到地上觅食,决不长时间的停留在灌木上。
当它站在岩石或地上无论休息还是觅食时,都蹲着脚,这或许是为了降低身体高度以适应荒漠风的吹打和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
主要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嫩叶、芽苞、花蕾和果实,还吃麦粒等农作物。
甚少声。
冬天它们也很安静,即使大群在一起活动也很少出声,仅在飞翔时发出“嗞、嗞”的叫声,鸣声为缓慢的do-mi-sol-mi,多带重复的短句和唧唧声。
叫声为轻柔的djudjuvu或啾啾声,群鸟进食时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