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鹎鸟叫声音好听吗?白头鹎的鸟声怎么样
白头鹎的声音十分好听的。白头鹎是鹎科和鹎属的鸟类,叫声非常清脆,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所以很多人喜欢白头鹎的鸟叫声的。
关于白头鹎的鸟叫声,鸟基吧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白头鹎》即可在线试听。
白头鹎英文名:Light-vented Bulbul
纲目科属:雀形目 / Passeriformes鹎科 / Pycnonotidae鹎属 / Pycnonotus Sin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
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
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
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
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
冬季北方鸟南迁。
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俗名:白头婆 白头翁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琉球群岛、朝鲜、韩国、老挝、泰国、越南。中国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北至陕西南部和河南一带,偶尔见于河北和山东,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北部,东至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南至广西、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台湾。
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
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
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
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
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
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活动: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
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
叫声: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略似“pi-pi-pi或pi-yao,pi-yao”或“piyi-yao”,有时似“pio pici-pici”,“pi-yao,qiciqi,kukuli”或“pi-yao,qicl-qiciqi kuli”。
pioyiyao”,pi-yaoyi-yao”,“picipaj-pi”或“picipiolio”等。
食性: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虫、蝗虫、蛇、蜂、蝇、蚊、蚂蚁、长角萤、蝉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蜘蛛、壁虱等无脊椎动物。
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蔷薇、寒莓、卫茅、桑椹、石楠、女贞、楝、樱桃、苦楝、葡萄、乌桕、甘蓝、蓝靛、酸枣、樟、梓等植物果实与种子。
据梁启桑(1995)在湖南长沙通过对280只鸟胃所作的全年食性分析表明,1月几乎全以植物为食,以后递减,至5月几全以动物性食物为食,7月以后植物性食物复又增加。
迁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