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鹬鸟叫声音好听吗?丘鹬的鸟声怎么样
丘鹬的声音十分好听的。丘鹬是丘鹬科和丘鹬属的鸟类,叫声非常清脆,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所以很多人喜欢丘鹬的鸟叫声的。
关于丘鹬的鸟叫声,鸟基吧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丘鹬》即可在线试听。
丘鹬英文名:Eurasian Woodcock
纲目科属:鹳形目 / Ciconllformes丘鹬科 / Scolopacidae丘鹬属 / Scolopax Rusticola
描述:体大(35厘米)而肥胖,腿短,嘴长且直。
与沙锥相比体型较大,头顶及颈背具斑纹。
起飞时振翅嗖嗖作响。
占域飞行缓慢,于树顶高度起飞时嘴朝下。
飞行看似笨重,翅较宽。
虹膜-褐色;嘴-基部偏粉,端黑;脚-粉灰。
叫声:被赶时常悄然无声,但偶尔发出快速的etsh-etsh-etsh声。
占域飞行时雄鸟发出oo-oort的嘟哝声,紧接着发出具爆破音的尖叫。
分布范围:古北界;于东南亚为候鸟。
分布状况:繁殖于黑龙江北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四川及甘肃南部。
迁徙时经中国的大部地区。
越冬在中国北纬32°以南大多数地区,台湾及海南岛也有越冬鸟。
习性:夜行性的森林鸟。
白天隐蔽,伏于地面,夜晚飞至开阔地进食。
俗名:大水扎 山沙锥 山鹬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耳他、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领、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旅鸟:巴林、孟加拉国、文莱、加拿大、直布罗陀、格陵兰、冰岛、约旦、马来西亚、阿曼、菲律宾、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佐治亚州。
在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黑龙江和吉林省。
也有报告在河北和甘肃繁殖。
越冬于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和长江以南地区,以及海南岛(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香港和台湾。
丘鹬前额灰褐色,杂有淡黑褐色及赭黄色斑。
头顶和枕绒黑色,具3-4条不甚规则的灰白色或棕白色横斑;并缀有棕红色;后颈多呈灰褐色,有窄的黑褐色横斑;少数后颈缀有淡棕红色,并杂有黑色。
上体锈红色,杂有黑色、黑褐色、及灰褐色横斑和斑纹;上背和肩具大型黑色斑块。
飞羽、覆羽黑褐色,具锈红色横斑和淡灰黄色端斑。
其中外侧颜色较深;内侧较淡;呈土黄色,且仅限于内侧羽缘。
第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羽缘淡乳黄色。
下背、腰和尾上覆羽具黑褐色横斑。
尾羽黑褐色,内外侧均具锈红色锯齿形横斑,羽端表面淡灰褐色,下面白色。
头两侧灰白色或淡黄白色,杂有少许黑褐色斑点。
自嘴基至眼有一条黑褐色条纹。
颏、喉白色,其余下体灰白色,略沾棕色,密布黑褐色横斑。
腋羽灰白色,密被黑褐色横斑。
幼鸟和成鸟羽色相似,但前额为乳黄白色,羽端沾黑色,上体棕红色,较成体鲜艳。
黑斑也较成体少。
尾上覆羽棕色,不具横斑。
颏裸露,仅具绒羽。
其余同成鸟。
虹膜深褐色。
嘴蜡黄色,尖端黑褐色,脚灰黄色或蜡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237-336克,♀205-308克;体长♂340-415毫米,♀320-375毫米;嘴峰♂73-80毫米;♀72-76毫米;翅♂180-203毫米,♀186-212毫米;尾♂78-94毫米,♀82-97毫米;跗蹠♂35-44毫米,♀35-40毫米。
丘鹬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部分夏候鸟。
春季最早于3月末4月初迁到东北长白山,秋季于9月初至10月末南迁。
多夜间活动。
白天常隐伏在林中或草丛中,夜晚和黄昏才到附近的湖畔、河边、稻田和沼泽地上觅食。
白天隐伏不出。
除在黄昏时能看到它在森林上空的求偶飞行外,一般白天很难见到它。
遇到危险时被迫从地下惊起,也常常只飞很短距离就又落入地上草丛或灌丛中隐伏不出。
飞行时嘴朝下,飞行快而灵巧,能在飞行中不断变换方向穿梭于树林中,但飞行时显得笨重,身子摇晃不定。
性孤独,常单独生活,不喜集群。
也少鸣叫,仅起飞时鸣叫。
主要以鞘翅目、双翅日、鳞翅目昆虫、昆虫幼虫、蚯蚓、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食植物根、浆果和种子。
觅食多在晚上、黎明和黄昏。
觅食时用长嘴插入潮湿泥土中,并摆动头部、探觅蠕虫、蚯蚓和昆虫幼虫。
也直接在地面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