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苇鳽鸟叫声音好听吗?紫背苇鳽的鸟声怎么样
紫背苇鳽的声音十分好听的。紫背苇鳽是鹭科和苇鳽属的鸟类,叫声非常清脆,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所以很多人喜欢紫背苇鳽的鸟叫声的。
关于紫背苇鳽的鸟叫声,鸟基吧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紫背苇鳽》即可在线试听。
紫背苇鳽英文名:Von Schrenck’s Bittern
纲目科属:鹳形目 / Ciconiiformes鹭科 / Ardeidae苇鳽属 / Ixobrychus Eurhythmus
描述:体小(33厘米)深褐色苇鳽。
雄鸟:头顶黑色,上体紫栗色,下体具皮黄色纵纹,喉及胸有深色纵纹形成的中线。
雌鸟及亚成鸟褐色较重,上体具黑白色及褐色杂点,下体具纵纹。
飞行时翼下灰色为其特征。
虹膜-黄色;嘴-绿黄色;脚-绿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低声呱呱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部、朝鲜及日本。
越冬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不罕见,繁殖于黑龙江经中国东部及中部至云南广东。
迁徙经过海南岛及台湾。
习性:性孤僻羞怯。
喜芦苇地、稻田及沼泽地。
分布于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旅鸟:香港、意大利、蒙古、帕劳。
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西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夏候鸟;云南、广西为夏候鸟、旅鸟;台湾为旅鸟;海南岛为偶见。
紫背苇鳽是一种中型涉禽。
雄鸟上体紫栗褐色,头顶较暗,呈暗栗褐色,背紫栗色。
腿和尾上覆羽暗栗褐色。
尾羽和飞羽黑褐色.翅上小覆羽暗栗色,中覆羽和大覆羽橄榄灰黄色,初级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颊和颈侧紫栗色。
下体土黄色,自颏经前颈到胸部中央有一暗色纵纹,喉侧、颈侧浅土黄白色,胸侧有黑褐色斑点。
尾下覆羽白色,翅下覆羽淡黄白色,腋羽灰白色。
雌鸟上体深栗色,背和两翅具显著的白色斑。
下体缀有褐色纵纹。
幼鸟似雌鸟,但体色更褐,上体白斑和下体褐色纵纹均较雌鸟显著。
虹膜黄色,嘴、眼先和嘴基也为黄色,嘴峰黑褐色,胫下部、跗蹠和趾黄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127-150克,♀123-160克;体长♂292-365毫米,♀310-375毫米,嘴峰♂43-50毫米,♀42-51毫米;翅♂140-153毫米,♀130-152毫米;尾♂40-49毫米,♀37-51毫米;跗蹠♂45-50毫米,♀42-48毫米。
紫背苇鳽4月末至5月初迁到中国东北繁殖地。
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
紫背苇鳽常单只活动,偶尔也见成对和成小群。
通常在晨昏活动,但休息时多隐藏在在芦苇丛或灌丛中。
性较孤寂而谨慎,常默默的、毫无声响的活动在芦苇沼泽地上或水域岸边。
除繁殖交配期问的晚上常发出一种奇特的近似“gup—gup—gup一”的鸣叫声外,活动时一般不鸣叫。
但是当被从隐蔽的芦苇丛惊出起飞时,也常发出一种粗犷而低沉的叫声。
飞翔时两翅鼓动缓慢、飞行速度低,常贴水而或芦苇上面飞行。
通常飞不多远又游入芦苇丛或草丛中。
受伤后也能在地上大步奔跑,危急时也能用嘴进行自卫。
在茂密的芦苇丛中也能快进行走。
有时甚至进入城市公园或住宅庭院内,停落在树的低枝上。
主要以小鱼、虾、蛙、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通常黄昏和清晨在湖泊、河流和水塘边的芦苇丛及沼泽草地上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