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梢虹雉鸟叫声音好听吗?白尾梢虹雉的鸟声怎么样
白尾梢虹雉的声音十分好听的。白尾梢虹雉是雉科和虹雉属的鸟类,叫声非常清脆,听着不仅悦耳还赏心,所以很多人喜欢白尾梢虹雉的鸟叫声的。
关于白尾梢虹雉的鸟叫声,鸟基吧网站上有免费试听的,进入本站首页搜索一下《白尾梢虹雉》即可在线试听。
白尾梢虹雉英文名:Sclater’s Monal Pheasant
纲目科属:鸡形目 / Galliformes雉科 / Phasianidae虹雉属 / Lophophorus Sclateri
描述:体大(70厘米)、具紫色及绿色光泽的雉类。
背及尾上覆羽白色,下体黑色。
与棕尾虹雉区别在于无长冠羽,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羽端白色。
与绿尾虹雉区别在于无冠羽及尾的颜色有异。
雌鸟较小,与其他虹雉雌鸟区别在于背及尾上覆羽浅皮黄色并与上体其余部分的褐色形成对比。
虹膜-褐色;嘴-肉色;脚-褐色。
叫声:报警时为尖厉哀叫。
鸣叫声为狂野哨音 go-li…。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
罕见于海拔3000 ~ 4000 米以上;冬季下移。
中国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及云南西北部(orientalis)有狭窄分布。
习性:同其他虹雉,紧居领地,不喜飞行。
夜晚非常吵闹。
白尾梢虹雉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印度东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分化为2个亚种。指名亚种雄鸟的白尾梢较长,雌鸟的嘴峰也较长,在中国仅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米林、察隅等地;滇西亚种雄鸟的白尾梢和雌鸟的嘴峰均较短,在中国仅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腾冲、泸水、福贡和贡山一带以及云南铜壁关。
白尾梢虹雉雄鸟头顶、耳羽以及鼻孔下缘有一小簇羽毛黑色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头顶有短而卷曲的羽冠,呈金属绿色。
后颈和颈侧紫铜色;脸大部裸出,颜色为海蓝色,上背和肩辉蓝绿色,肩缀有辉紫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纯白色,尾上覆羽具黑色羽干纹;尾棕色而具宽阔的白色端斑。
尾羽基部黑色而杂以白色横斑和棕白色斑点;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呈金属青铜色,具红铜色光彩。
大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呈金属蓝绿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黑色,外翈边缘略具金属绿色。
下体黑色,喉具蓝色金属光彩。
雌鸟自额至上背,包括翅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深栗褐色而具棕色羽干纹和横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土白色,密杂以褐色波状横斑及少许白色斑点;尾深栗褐色,具6条不甚规整的棕白色横斑及宽的白色端斑和棕色羽缘;外侧次级飞羽浅栗褐色,具棕色波状横斑;初级飞羽及其覆羽赭土褐色。
颏、喉棕白色,其余下体淡棕色,密杂以栗褐色细纹,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色横斑或斑纹。
虹膜褐色,嘴角色,脚绿褐色,雄鸟具一短距。
迁徙白尾梢虹雉多单独活动,在云南高黎贡山的冬季曾见有9只生活在一起的群体。
雄鸟活动的时间段和海拔高度具有一定规律。
海拔3300米雄鸟鸣叫和被观察到的时间为10:00-12:00,3次;3450米为11:00-17:00,相对集中时间12:00-14:00,25次;3600米为12:00-17:00,相对集中时间14:00-16:00,14次。
分析这些数据,可初步推断在海拔3300-3600米白尾梢虹雉雄鸟存在垂直迁移现象,但由于缺乏海拔3300米以下数据,不能确定白尾梢虹雉的日活动规律。
食性活动高度海拔3400-3500米处,白尾梢虹雉活动痕迹较多,为密集利用带。
在此海拔区域,主要的上层植物为短鞘箭竹(Fargesiu orbiculata),混生有少量凸尖杜鹃(Rhododendron sinogande),地面为草本植物覆盖,水蚀沟谷和土坎下有一些露地。
对白尾梢虹雉食性调查,采用活动区域样方法,即先用望远镜观察活动情况,当其离开之后,在其长时间停留位置作样方调查。
通过取食痕迹判断,并采下被吃过的食物标本,鉴定后确定食物种类。
在3400米和3500米海拔带,分别调查2个2米×2米的小样方。
调查获知,白尾梢虹雉主要植物性食物包括贝母(Frotillaria cirrhossa)、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牛尾独活(Aralia apioides)、高山羌活(Notopteryium forrestii)、紫花百合(Lilium souliei)、七筋姑(Climtonia udensis)等。